马世永对亡妻悼文
马世永对亡妻的悼文充满深情和感慨。他回忆起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她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他描述了妻子的善良、勇敢和坚韧,以及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他感谢妻子给予他的爱和支持,并承诺将永远怀念她。这篇悼文充满了对逝去妻子的深深的爱和敬意,让人感受到他对她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如何评价五岳散人悼念亡妻的文章
悼亡文最重要的就是情真意切。文章开始以为会缕缕续续的慢慢放大招,结果最后就是39岁离世戛然而止。印象最深的竟是妻子不会做饭让作者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吃货。。。一路看来,婚姻期间没有任何记忆深刻的片刻、时光、事件、哪怕是瞬间。只是两个人都喜欢玩喜欢旅游喜欢天南海北欣赏风光,这感觉更像是一对有相同爱好的普通朋友,两人的婚姻更像是一对到了年龄该结婚而结合而成的普通夫妻——彼此可以接受,可以相处,但是问有多少感情多少喜欢多少牵挂——太少太少。否则一个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匆匆走过,怎么可能没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呢
我觉得,首先写的真的一般,文笔一般;其次不知为何我并没有在文中感受出多少深沉的爱还是什么,相反看到很多婚姻生活真相;最后文尾那一句催泪并不是因为文章本身而是一个生命的离去。
苏轼和贺铸都写了悼念亡妻的词,谁写的更好
诗文与影视作品一样,主观性很强,同一作品,不同读者、同一读者在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下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此义。这两个作品主题相同,都没有用典,能拿来比较的只有意境、修辞与是否得句这几个方面了。哪个场景更有意境、更贴近你的心里感受,更能触动你的灵魂,你就会觉得哪个作品写的更好;从文笔上来说,哪位作者的用词更加精准、语言更加凝练,你就会觉得哪个作品更好;哪个作品里的名句传唱度更高,你就会觉得哪个作品就更有感染力。所以,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两个作品。
江城子——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
十年生死相隔,人鬼殊途,音讯渺茫。不须常常想起,自然难以忘记。孤坟远在千里,却无处交谈凄凉的情状。即使能够重逢你也应该认不出我的模样——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仿佛见到你独对小窗,正在梳妆。我俩相互对望却无法交谈,只能泪落千行。想来那个让我年年肝肠欲断的地方,坟丘应该早已长出小松树,明月寂寂无声,漠然相照。
鹧鸪天——贺铸·北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我是苏东坡的忠粉!他的每一篇每一首我都很喜欢,唯有“江城子”,不敢读,不忍读,一碰触便会悲从中来、酸楚涟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认,尘满面,鬓如霜”。每念至此,心就会揪紧,再揪紧。人生大悲莫过于阴阳两隔。所幸我的亲人朋友都平安健在,这份悲痛却能切实地感同身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穿越千年时空与现代人产生共鸣!
痛其所痛,哀其所哀。茕茕孤冢,千里之外,就连清明祭祀都做不到,只能在诗词里寄托哀思。那里躺着的是亡妻王弗,于我,切换代入,那里埋葬的是我的——永不复返的青葱岁月;无法找回的纯真友谊;无疾而终的懵懂暗恋……所有如江水流逝的爱,都是深藏心底不可触碰的痛。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外,明月夜,短松岗。”字字句句,皆是子瞻相思泪。泪眼朦胧中,临窗独坐,正自梳头,青丝在红烛笼罩里泛着柔光,可是王弗?幻影随梦醒消散,颗颗滴滴化成字字句句,成就这千古名篇!
贺铸的悼念亡妻之词《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同样情真意切,同样传世佳作。二选一,只能对贺铸说声“抱歉了”!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词的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两句 ,写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何事”,为什么。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比喻丧失伴侣。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这两句说,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 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苏轼和贺铸同为北宋文学家,他们分别写的《江城子》、《鹧鸪天》悼念亡妻的词均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魄,令人扼腕唏嘘!至于水平孰高孰低,是无法分判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二人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让读者们去比较鉴赏。
苏轼20岁考中进士,年轻有位,意气风发,曾任礼部尚书等高位官职,是当今我们的部长级的高官,晚年才因政治斗争被贬。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境界宏大,慷慨悲凉,气势恢宏。我们来欣赏一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和亡妻王弗情深意笃,恩爱有加,但年仅27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因而在十年后的梦中忽然梦到亡妻后,不禁“泪千行”!整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悼念亡妻的相思之情如滔滔水流,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摄人心魄!
贺铸虽出身贵族,然而因性格原因,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而抑郁不得志,晚年才因贵族后裔而赐五品服。据说他长相极丑,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因此在他的性格特点中既具有大气豪放,又有哀婉委约,在《鹧鸪天》这首词悼念亡妻的词中清晰的表现出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亡妻赵氏勤劳贤惠,夫妻感情深笃,,在词里,通过对谁再能夜晚挑灯给我缝补衣裳的细节描写,沉痛的表达了对与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都是为自己妻子写的悼亡词,都是各自纯真爱情的哀唱。若将两首词作一比较那首更好呢?我们先欣赏一下这两首词的内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
宋 ·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他的结发妻子王弗所作,这首词在人们心目地位很高,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王弗机敏沉稳,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很大。她不仅是苏轼的妻子,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可惜27岁香消玉殒。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一直以来,苏轼在大家眼中都是一个豪放派词人,一个豪情万丈,超然洒脱的大丈夫。可是在这里我要说,苏轼也有“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在妻子王弗逝世十年后所做。这首词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性对命运不屈的男人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内心也有百转千回的相思。虽然说苏轼在结发之妻王弗病逝后,又先后娶王闰之为妻,王朝云为妾姬,但我相信这不是移情别恋。对此我用人们形容纳兰性德的一句话来形容他“多情而不滥情。”据记载,苏轼怀念亡妻王弗的词作并不多,这并不能说明苏轼对王弗爱的不够深,而是一种“情到多处情转薄”的思绪。“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足以说明一切。
在读这首词之前,苏轼还是我眼中那个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男子,然而这首词颠覆了我对苏轼传统的印象。词中,他化身为多情郎的形象,对妻子的怀念令人肝肠寸断。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王弗从十九岁与东坡结为连理,陪伴苏轼 走过了他们共同的青春,从青涩到成熟,这中间,他们相濡以沫,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然而就在将要安定之际,王弗却等不到了。生死相隔已经十年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恐怕要数生与死的距离了,一个人孤苦零丁地活在世上,另一个却早已长眠于黄泉之下。十年相思之痛从未减轻。如今,东坡已经霜染鬓发,一想到亡妻远在千里之外的孤坟,倍感凄凉。夜晚子瞻在梦中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瞧,弗儿正坐在小轩窗前对镜梳妆。王弗也在镜中看到了正在对自己微笑的东坡。此刻,仿佛时间停止了。满满的相思,所有的话儿到了嘴边都变成了无言,十年心酸化作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就好,弗儿别走,再让我为你画一次眉……忽地,眼前的人儿消失了。睁开眼睛,外面是皎洁的月光,是梦,原来都是梦。低头,泪水已打湿枕头,年年月月日日如此。今天正值上元佳节,别人家团圆欢乐,而我对月独伤怀,而你独在草木乱石的短冈上。这种鲜明的对比令人心痛。
我不是很喜欢“刻骨铭心”这个词语,因为它太深沉,然而用刻骨铭心来形容苏轼与王弗的这段感情却不最合适不过了。
苏轼对待人生态度上是豪放的,而他对个人情感方面,永远是一副含情脉脉的样子。苏轼,豪放与婉约的结合体。
妻子悼念亡夫的诗词
《孤雁儿》 李清照(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1.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2.君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3.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4.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
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
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
辛弃疾悼念亡妻的那首词叫什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大胡子断弦后思念亡妻,午夜梦回,坟头独处,年年如此,但明月千年照旧人,此思念绵绵无绝期,多凄凉的情景!不是不知愁的少年能够体会的,只有历经沧桑,才能够共鸣,虽是直白的描写,已是让人潸然泪下。
悼念亡妻的七律诗
七律《忆亡妻》二首
文/老鹊
其一
每逢五一忆亡妻,多难青春共度时。
历劫伴吾情有意,感恩陪汝恨无期。
阴阳两世空悲叹,坎坷终生我自知。
老况优哉心愈憾,夜阑孤独念痴痴。
其二
老妻弃我已五载,忌日将临怎免哀。
生死虽然全在命,祸福不应一并来。
多难岁月巳熬过,炫彩光阴正绽开。
谁料小灾成大错,庸医误诊只谋财。
悼念亡妻的诗词
小轩窗,正梳妆 仿佛就在眼前,已是老泪纵横
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悼念丈夫祭文
祭夫祭文 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闻夫不幸去世某日,远具庶羞之奠,谨向先夫某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夫,恩爱同宿。白发齐眉,犹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同林好鸟,汝归冥府。悲痛欲绝,昏迷于路。心绪茫茫,只有号哭。欲见无缘,凄凉寂寞。吊以斯文,远方祝托。临天祭拜,心何彷徨。先夫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敞福搬凰植好邦瞳鲍困 愚妻 某某某 泣奠
悼念妻子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这是苏轼《江城子・东篱乐》中的诗句,可以用来悼念妻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江边独自垂钓,穿着蓑衣笠帽的老人,非常寂寥孤单的氛围,可以表达想念逝去妻子的情感。
苏轼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广大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例举一首如下: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唐)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