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黎巴嫩总统称,爆炸案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炸弹爆炸有关
先假设黎巴嫩总统说的是真话
在首都的确存放着2750t的硝酸铵,这硝酸铵是哪里来的呢?
据说是当初2014年,有艘船挂摩尔多瓦国旗,从格鲁吉亚出发,前往莫桑比克。船上装的是格鲁吉亚生产的化肥原料(硝酸铵),船员均是俄罗斯人。因为严重的技术原因停靠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然后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货主交不出钱,又没有办法通过别的渠道转移这批货,这批货就堆在了贝鲁特,当局考虑到这批货的危险性,就存放到了12号仓库,把船员都遣返了。
然后六年后,这堆硝酸铵爆炸了,按理来说硝酸铵不容易爆炸,很有可能是外部原因引起。纯硝酸氨在常温下很稳定,摩擦碰撞等机械行为都不容易引发爆炸,需要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制成炸药,但是却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就会发生剧烈的分解并引发爆炸。
坊间传言是以色列袭击,但是以色列和黎巴嫩当局都已经否认了,这次爆炸事件是战争事件的概率非常小,而是港口仓库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不慎点燃了高爆材料仓库,引起爆炸和大火,随后火势蔓延到附近存放2750吨硝酸铵的仓库,引起大爆炸。
从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发生爆炸后,到现在,黎巴嫩总统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的态度都在发生着转变。
一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口无遮拦,在白宫简报会上说,贝鲁特大爆炸看似“一场可怕的袭击”,美国方面随时会为黎巴嫩提供协助。
第二天,8月5日,特朗普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现在判定这起事故是否是蓄意行为还为时过早。真正发生了什么,目前还没人知道。”
黎巴嫩总统奥恩(Michel Aoun)也谴责,对2700吨硝酸铵不安全存储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黎巴嫩总理迪亚布(Hassan Diab)要求必须严惩责任人。
国家最高防务委员会表示,责任人将面临可能的“最高刑罚”。
可以看出,黎巴嫩总统奥恩,黎巴嫩总理迪亚布,还有黎巴嫩最高防务委员会,都剑指2700吨的硝酸铵存放问题。
最新的数据8月4日发生的贝鲁特大爆炸,已经造成了150人死亡,超5000人受伤。
据说,至少16名贝鲁特官员已经被软禁,就是为了调查爆炸的原因,需要追究那个部门的责任。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当地时间7日报道。
黎巴嫩总统称,调查人员将调查爆炸事件是否可能受到外来干涉。
黎巴嫩总统在声明中称,调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爆炸材料是如何进入和储存的。
第二,爆炸是由于疏忽还是事故。
谢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2700吨销酸铵的大爆炸伤亡惨重,也引起了众多的国际社会的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几天来人们的怀疑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阴谋论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美国总统心直口快最先的表态是袭击,或由炸弹引起的,他的表态绝非偶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连黎巴嫩总统都有这样的认为,港口爆炸就更加的疑云重重趋于复杂化了。
看到各种各样对黎巴嫩港口大爆炸的报道,它能够引起众多大国如此的关注,是谁唯恐中东区域内还不够乱,又是谁利用2700吨民用肥料(虽然是可以制炸药)来引开视线制造恐慌达到目的而乱中取栗,不得不令人们往人为的阴谋论方面推测。
黎巴嫩之爆炸,重新把中东局势紧张推上了风爆眼,可以从预料之中,各大企业必然会纷纷的来一次防护装备采购潮,虽然国际社会期待案例水落石出,但是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
有先见之明,不排除外来爆炸物所造成大爆炸,目前正在调查中,五天时间内,黎巴嫩调查组向其政府提交报告,黎巴嫩总统称,可能与炸弹爆炸有关,但是要找到相关证据,谈何容易,第二次爆炸已经将所有证据连同建筑物都化为乌有,寻找相关证据如同大海捞针,有个建议,即使黎巴嫩方面找到了证据,没有抓获真正凶手归案,最好别公布消息,免得黎巴嫩民众都跑去法国找马克龙去了。
黎巴嫩爆炸案最大嫌疑是美以,为何这样说呢?原因以色列迅速站出来撇清关系,另外特朗普说过,这很可能是一场袭击,特朗普语气,已经提前知道黎巴嫩会出大事。这关系到黎巴嫩涉及多国利益,无形中得罪某些国家,黎巴嫩和叙利亚相邻,黎巴嫩处于叙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关系比较特殊,叙利亚一直以来把黎巴嫩当作自己国土,从未承认黎巴嫩从叙利亚分离出去,因此两国关系并未到达互相伤害地步,叙利亚可以排除在外。
爆炸事件发生后,以色列第一个站出来为自己开脱,声称与黎巴嫩爆炸案无关,为什么以色列首个撇清关系呢?答案是以色列在过去对黎巴嫩侵略过、甚至黎巴嫩境内多起谋杀案也是以色列所为,说白了以色列是做贼心虚,也是打预防针的意思。
黎巴嫩爆炸案与炸弹爆炸有关,硝酸铵不会自着火,必须碰到火花或者炸弹才能跟随爆炸,以色列有重大嫌疑,相反真主党不会火烧自己老巢,他们和执政党有意见,但也不能拿自己领土开玩笑,更何况伊朗不允许他们这做,根据特朗普口吻和以色列第一跳出来撇清关系,以色列很可能就是凶手。
黎巴嫩总统声称,贝鲁特爆炸案,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炸弹爆炸有关!
从黎巴嫩总统的言论来看,这位总统可不是个合格的总统:
1,作为国家元首,不应乱讲话,没有充足证据的话,不能乱讲!
2,贝鲁特爆炸案,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黎巴嫩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750吨硝酸铵存放在贝鲁特港口库房,长达六年。黎巴嫩政府居然熟视无睹,这显然是政府失职!身为国家元首的黎巴黎总统,一不认错,二不对民众道歉,三没拿出补救善后的方案,反而跑出来,发表混淆视听的言论,试图甩锅,试图推卸责任!
显然这人是个将个人利益得失,置于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之上的人!
总的来说,贝鲁特大爆炸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国家管理混乱,政府不负责任,国家元首只关注个人得失,这样的国家出事是正常现象!
黎巴嫩民众为什么要求法国总统整治腐败
亳无凝问.贝鲁特的大爆炸.炸出了这个小国最核心的问题。谁是中央政府?谁能为这个小国负责?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到达贝鲁特.则说明.黎巴嫩虽小.背后确有各个大国的身影.马克龙的访问.有可能更加激化黎巴嫩内部矛盾.一场政治危机正在中东这个小国酝酿。
黎巴嫩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各教派势力为政治基础.各教派又以相应的国家为后盾.在黎巴嫩维持着一种“协议式”的政治。
为什么有部分黎巴嫩民众对法国总统格、外热情.要求法国整治腐败?这一部分民众基本都是基督教各派人士.可见民众对现政府是多么失望。以直于要求曾经殖民过黎巴嫩的法国来干涉内政。
面对今年疫情下经济压力.失业等等问题.黎巴嫩政府似乎无所作为。人民的不满将会借此事件爆发出来.今后黎巴嫩该走什么样的路.是每个黎巴嫩人民必须要考虑的。
这就是马克龙访问黎巴嫩想要达到的宣传效果。
马克龙此行是要告诉世界,法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法国曾经是黎巴嫩的宗主国,黎巴嫩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黎巴嫩民众要求马克龙惩治黎巴嫩官场腐败。表明黎巴嫩有民众仍然把法国视为黎巴嫩的宗主,把马克龙视为黎巴嫩的总统,希望他做主惩治黎巴嫩地方官员的腐败。这对落寞的法国是极大的心理慰籍。
黎巴嫩与法国关系密切
黎巴嫩在1920年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版图中剥离,由法国委任管理。
由于法国在二战落魄,黎巴嫩在1943年获得独立建国权利,并于1946年将法国占领军请了出去。
但黎巴嫩建国后与法国保持着殖民文化联系,成为中东地区西方基督教化色彩浓厚的国家。法国与黎巴嫩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军事交流联系。
二战后中东“阿以冲突”成为主线条,黎巴嫩太弱小无法成为冲突的主角。法国的风头被美苏盖过,也无法成为干预中东事务主角。这令要致力于恢复法国世界大国梦的马克龙心有不甘。
马克龙在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发生后,立即要去现场慰问,这就是他在为法国恢复对中东传统影响力做出的积极努力。
马克龙显然不能解决黎巴嫩的内政问题,但他愿意培植黎巴嫩的亲法势力,让黎巴嫩成为法国忠实的拥趸。
黎巴嫩教派党派林立,宗教矛盾、族群矛盾错综复杂,法国当然没有能力改造一个和平和谐的黎巴嫩。但法国与美国、沙特和埃及,是对黎巴嫩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仅此而已。
黎巴嫩民众要求法国总统马克龙整治腐败的原因:
其一,法国曾是黎巴嫩的宗主国,在黎巴嫩有很强的影响力。
其二,黎巴嫩由东方小巴黎,变成一个国家破产、政府腐败、治理能力落后的国家。
其三,黎巴嫩党派教派林立,其分权制度,使得统治阶级始终掌握政权,极其腐败。
其四,此次大爆炸伤亡惨重,政府已无力救治,需国际救援。
其五,马克龙第一时间赶赴黎巴嫩,民众反对马克龙救济黎巴嫩政府。
其六,此前一天,黎巴嫩民众已递交6万人请愿书,要求法国托管黎巴嫩。
其七,马克龙明显在干涉黎巴嫩内政,既答应救治黎巴嫩民众并出资重建,又反对将资金交给黎巴嫩政府,同时提出黎巴嫩政府必须改革。
其八,黎巴嫩总统反对将爆炸调查国际化,就是反对国际干涉,而马克龙明显又是西方赶来的第一人,还干涉内政。
其九,黎巴嫩民众近些年发起几次抗议政府腐败,要求改革的运动,这次大爆炸,既加剧了民众不满,国际社会的援助与干涉又给民众带来借外国力量惩治国内腐败的契机。
其十,法国近些年也有大国之心,急赴黎巴嫩,既提出援助,又提出改革,也想有些作为。
马克龙的黎巴嫩匆匆一行,有些不简单,明显是有备而来,干涉内政的味道很浓,给了黎巴嫩民众无限期望。
一群没用的废人。
黎巴嫩不是民主国家吗?
公知不是说民主体制的好处就是可以换政府吗?
黎巴嫩既然可以换政府,却走到现在国家崩溃的地步。
只能说明一件事。
那就是黎巴嫩人的眼都是瞎的,每次都是把一个烂政府选下来之后,又把另一个烂政府选上去。
黎巴嫩总统认为哈里里突然辞职因遭沙特"绑架"
近期,沙特在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残杀本国记者的新闻引爆多国媒体。很多人都在质疑沙特政府太不把法律当回事了,居然国外搞这种拙劣的暗杀。其实熟悉沙特行事风格的人,很快就会联想到2017年11月,沙特政府扣留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的事件。哈里里作为一国总理访问沙特,被沙特政府扣押半月滞留不归,还被迫在沙特的压力之下,宣布辞去黎巴嫩总理的职务。后来还是在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斡旋之下,沙特政府才被迫将哈里里送还回国。可以说软禁他国总理的行为比起此次暗杀记者,不遑多让。思维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沙特政府,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深刻的教训,才能够转变过去为所欲为的作风。
沙特为什么要扣押黎巴嫩总理?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政治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国家。黎巴嫩虽然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但是按照黎巴嫩独立时确定的教派分治原则,基督徒担任黎巴嫩的总统,逊尼派穆斯林担任黎巴嫩的总理,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却只能够担任黎巴嫩的议长,但是什叶派的真主党却是黎巴嫩真正的实力派。为了处理好本国各教派之间的矛盾,三度出任黎巴嫩总理的哈里里,不愿意按着逊尼派盟主沙特的想法对什叶派的黎巴嫩真主党,这才有了沙特扣押哈里里的情况。
沙特扣押哈里里之后立刻在黎巴嫩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无论是哈里里所在的未来阵线还是黎巴嫩真主党都对沙特的无礼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要求沙特立即释放哈里里。但是沙特却以哈里里个人害怕回国遭遇暗杀为由,扣押他半个多月,并逼迫他在沙特宣布辞去黎巴嫩总理的职务。
只不过沙特的这一行动,主要目的是向与伊朗关系良好的黎巴嫩真主党施压,完全符合美国的中东利益,因此美国在沙特这场胡作非为的外交行动,始终没有向沙特政府施加任何的压力。还是在黎巴嫩的前宗主国法国的积极斡旋下,才使得哈里里顺利回国。回国之后的哈里里立刻宣布不再辞职,狠狠的打了沙特政府一记耳光。
沙特会因为暗杀记者遭遇怎样的教训?
沙特可能觉得扣押一国总理也没有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这次在本国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暗杀沙特籍记者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沙特政府这一次却失算了。沙特记者哈苏吉虽然没有黎巴嫩总理哈里里那么显赫的政治地位,但是他现在毕竟是《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此人在沙特使馆内失踪,立刻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沙特关系良好的特朗普政府也不能够对此装聋作哑。而沙特选择暗杀哈苏齐的地点也不够理想,土耳其虽然与沙特同为逊尼派国家,但是埃尔多安与沙特的关系并不算太好,好不容易抓住了能让沙特出丑的机会,埃尔多安当然不会放过。
目前沙特、土耳其和美国正在围绕记者被杀事件进行激烈的博弈。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特朗普已经在国内竞选场合表示,沙特必须为美国的保护付费。当时沙特王储还表现得非常强势,公开拒绝了特朗普的勒索。这次记者被杀事件发生之后,恐怕沙特政府不付出上百亿美元的保护费,是很难过美国这一关的,而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土耳其也会狮子大开口,要沙特付出惨重的代价。
恐怕这次沙特政府要为记者被杀案付出上百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丧葬费”。不知道这一次的教训,能否让沙特人长点儿记性,以后处理涉外问题时,能够更加细腻一些,避免被这些“饿狼”再抓住机会狠咬一口。
感谢阅读,欢迎持续关注和讨论!!
谢邀,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突然辞职因遭沙特〝绑架的可能性极大。首先,据有关资料哈里里本身在黎巴嫩政府成立之初就代表沙特派系的。其次,沙特与伊郎目前在中东明争暗斗,较劲将战场引到黎巴嫩,而哈里里在沙特访问期间宣布辞职就可想而知了。
谢邀;大家都知道,中东地区是个事非之地,中东国家的混乱,有内原因,也有外国势力的干涉,现在说哈里里是被沙特绑架,还有些早,现在只能说是敲诈,还没有发展到绑架,用不多久,就会有新的动做,大家等着看,老美快出面了。
法国总统为什么亲自去黎巴嫩爆炸地点看望群众
法国的反应可谓迅速。8月4日黎巴嫩首都发生大爆炸,法国总统马克龙在8月6日就来到了黎巴嫩,同时派遣了许多法国的人道主义救援队。为什么他这么积极?
1920年,黎巴嫩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实际上这和殖民地没什么区别。1946年,黎巴嫩才彻底独立。
在这20多年里,法国在方方面面改造着黎巴嫩。而法语也是黎巴嫩的第二官方语言。
法国在一百年前就开始对黎巴嫩的投资,双方合作涉及方方面面。
在利益的纽带下,双方的政治家也将对方视为友好国家。这就比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把黎巴嫩作为第一个出访国家,黎巴嫩现任总统奥恩流亡期间就在法国,许多黎巴嫩的官员都曾在法国留学。
近几年来,法国一直被视作欧洲的声音,西欧强国太想打破美国的桎梏,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我们可以发现,不只这次,三年前黎巴嫩总理突然宣布辞职。外界有传言,他是被沙特软禁了。之后,马克龙火速赶到黎巴嫩,这才调停此时。
这种事还有很多,法国近些年来都致力于“务实外交”,提高在各地区的知名度和发言权。
一句话,纵使实力不如当年,影响力不能丢。
昨天看到了一则新闻,“贝鲁特港口爆炸后,近6万人黎巴嫩民众签署请愿书呼吁法国直接托管自己的国家”。
按照请愿书上写的:港口爆炸事件显示,黎巴嫩官员完全没有能力管理这个国家,所以黎巴嫩应该回到法国的托管之下,以建立干净和持久的治理模式。
这封请愿书,我们可以看出,黎巴嫩民众对政府体系的严重不满,以至于希望将国家交给其他国家托管。过去数年里,黎巴嫩国内经济崩盘,物价快速上涨,失业率急速上升;外部又还遭受美国的打压制裁,以及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日子过得可谓是很艰难。再加之黎巴嫩政治生态始终是妥协再妥协,如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外长、武装部队总司令、议会议长等各项职务,都由不同的派别和宗教代表人所担任(该国有100多个政治团体),这样一来导致各派之间因为利益之争往往会相互推诿扯皮,政府效率极低。另外,政府官员还存在严重腐败问题,因此民众对目前的黎巴嫩政府体系早已是失望透顶。
我们看看法国,以前黎巴嫩是属于法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这种委任统治一直持续到1944年1月,法国才将权力移交给黎巴嫩政府,自此黎巴嫩才获得国家独立,所以法国在黎巴嫩有着非常浓厚的影响力。
最后回到问题,法国总统为什么亲自去黎巴嫩爆炸地点看望群众?拉拢人心、扩大法国在黎巴嫩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法国深度介入中东局势,获取利益的跳板。马克龙政府在此次爆炸事件中,处理应对方式可谓称得上“优秀”二字,将一场灾难转化成了机遇,所以我们看到,爆炸发生不久,马克龙政府就迅速敲定并执行前往黎巴嫩的形程,甚至马克龙本人出现在爆炸现场看望受伤和受灾黎巴嫩民众,比很多黎巴嫩官员出现的都早一些,不知道的还以为马克龙就是黎巴嫩的总统了!
中东地区本就是世界的“火药桶”,而黎巴嫩更是中东地区的“雷管”,稍有不慎,就会山崩地裂和地动山摇。
只因存放在贝鲁特港口仓库已达7年之久的2750吨硝酸铵被引爆,相当于一颗小型核弹将中东的“巴黎”——贝鲁特彻底“毁容”。
此次爆炸,不仅造成数千人死伤、数万人无家可归,还至少给黎巴嫩造成1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对仅靠金融和旅游业为经济命脉的黎巴嫩来说,不啻遭受一场断骨抽筋般的伤害。如果此次爆炸最终被定为一场意外事故还好,倘若是遭受某国或某组织人为破坏的话,难免会在中东地区掀起滔天巨浪。届时,自会有无数难民逃离该地区,并蜂蛹涌入欧洲各国,必将会对欧洲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与破坏,这就是马克龙会在第一时间赶往黎巴嫩的根本原因。
黎巴嫩独立前就是法国的殖民地,两国因此属于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马克龙此时来访,一是表达“亲切”的慰问及随一些“礼”,二是安抚对方,千万不要胡思乱想,进而引发地区冲突。
如今,黎巴嫩境内尚有数百万叙利亚、利比亚战争及巴以冲突的难民,日子过的本就紧紧巴巴。贝鲁特的港口遭此一炸后,整个黎巴嫩就像得了”脑出血”一般,立刻陷入瘫痪,马克龙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形甚至更加恶化的局面发生。
马克龙此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帮黎巴嫩确认一下贝鲁特港口是否真的遭受导弹袭击或人为破坏。如果不是一切都好说,他会号召欧洲诸国送钱送物给黎巴嫩,只要别向欧洲输送难民就行。
我想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1,彰显领导风范
黎巴嫩曾是法国殖民地,此次遭遇大难,作为曾经的领导带着礼物前去慰问和探望,情理上说得过去,毕竟有过一段历史渊源。
还别说,黎巴嫩国内真有些民众与之呼应,据说截止昨天居然有6万多人签名呼吁法国接管黎巴嫩。也是怪事啊,看来双方都有基因传承。
2,现实考量
由于历年的中东战乱,导致黎巴嫩境内尚有几百万难民,而黎国内经济结构单一、脆弱,金融和旅游是其支柱产业。此次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导致的后果如果失控的话,势必会使得大量难民逃离涌入欧洲,这是欧盟各国最担心的。
所以马克龙第一时间赶赴黎巴嫩安抚对方,稍安勿躁,我会帮你渡过难关,只是你得把难民看管好就行了。
马克龙行动还算迅速,突访黎巴嫩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国际社会呼吁召开援助黎巴嫩的巴黎国际会议,连自私自利、一切美国优先的特朗普都积极回应,表示愿意参会。
3,增加大国领导人的份量
在当今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国中,马克龙算是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近几年来一直试图主导欧盟事务,无奈身旁有个更强大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外法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像拿破仑、戴高乐等,这显然也令马克龙艳羡。此次黎巴嫩灾难,无疑是一次契机,马克龙当然得抓住机会好好运作一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被称之为中东的“巴黎”。战火硝烟摧残这座美丽的城市,如今已是满目疮痍。这次的“大爆炸”更是雪上加霜。法国总统的到访其实就是安抚安抚……
两国关系特殊,说白了以前的黎巴嫩是法国殖民地,中东地区不单止是黎巴嫩、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都是属于法国势力范围,黎巴嫩发生大爆炸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前往贝鲁特港口爆炸点看望民众,马克龙到达黎巴嫩机场时,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前往机场迎接法国总统,兵荒马乱时,法国总统过去黎巴嫩添乱?当黎巴嫩民众大骂当地政府腐败时,马克龙抱住她,用热情把这个女人感化了。
马克龙对待黎巴嫩,相比法国对待欧洲各国还要好,第一次见到西方国家如此热情,要是没有估错,法国是仿效东方大国,在疫情期间,对待世界各国的热情,由其是意大利、塞尔维亚、伊朗、伊拉克、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高傲的法国人什么时候变得如要好,令人大跌眼镜。
马克龙的到来,并不是空手而来,而且携带一组12人医疗队、50人搜救队、28吨医疗物资等,这是法国方面对黎巴嫩的慷慨解囊,法国已经视黎巴嫩为小兄弟,甚至这种怀一直延续下去,当然意大利爆发了疫情,向欧盟、北约求救未果,其总理欲哭无泪,最后东方大国和俄罗斯伸出援手,才引发国际重视,德国也相继出手支援,让绝望的意大利重拾信心。
法国两架军除了带来医疗物资,还帮助黎巴嫩方面搭建临时医院,该医院可以接纳数百人,法国军人在他们本国抗击疫情也没有如此卖力,不排除法国政府挽回疫情期间的面子,同时向世证明,法国军队能行,他们同样是在效仿东方大国军队。
法国总统亲自去黎巴嫩爆炸地点看望民众,因为黎巴嫩在19世纪中叶开始就是法国殖民地,也是拿破仑三世带兵侵略黎巴嫩的,马克龙此举,证实法国对黎巴嫩的重视,黎巴嫩有中东小巴黎之称。黎巴嫩大爆炸数十人失踪、136人死亡、5千多人受伤,这个大爆炸让法国相比疫情更为重视,证明了法国在黎巴嫩投资也不少。
谢谢邀请。法国总统为什么亲自去黎巴嫩爆炸地点看望群众?
是呀!阿富汗丶伊拉克、利比亚也经常有大爆炸。。虽然威力没黎巴嫩这次大,但性质都是一样的一一一大爆炸。为什么法国总统不去阿富汗丶伊拉克丶利比亚,而去黎巴嫩呢?
两种可能,一,:对爆炸现场感兴趣,不好意思去阿富汗丶伊拉克、利比亚,怕得罪主子国一一美国。所以就借此机会去黎巴嫩去看爆炸现场,不得罪美国。
若不是以上的原因,就是事先准备去黎巴嫩访问,正好赶上了,顺便去看看,以示关心灾难,并表示慰问而已。
不必做过多猜想。
希望各国人民都汲取此次悲惨的教训。加强对危险物品的安全防范。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