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危机”是怎么回事
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被广泛称为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等,是1956年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同埃及在埃及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地区爆发的一次武装冲突。虽然直接上手的是这三个国家,但这场国际危机确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世界危机,包括当时冷战双方的超级大国都有介入。
苏伊士运河是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水道,没有这条运河的话,欧洲国家要想经过海路运输到达亚洲的话只能绕非洲好望角或从北极走,无疑那种都会使海运成本无比高昂。自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其一直掌握在当时英法殖民国家手里。然而,二战后原本属于殖民地宗主国家纷纷衰落,其中也包括英法两国。借此历史时机,埃及开始争取更为独立国家地位,废除殖民地国家的特权。1952年埃及发生政变,推翻了原本的君主政权,建立了共和国家。不久后就宣布要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废除英法对运河的管辖权力。此举招致英法的强烈不满,二者进行了广泛的世界性游说,但没有得到实质成果。同时,新独立的以色列正同埃及关系紧张,三个国家一拍即合,决定武力战略苏伊士运河。
战争爆发后,埃及当然打不过三个国家联合的力量,但埃及赢得了世界舆论的绝对支持,包括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苏联甚至一度威胁使用核武器逼迫英法撤军。在此情形下,三国最终撤军,埃及在政治上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领导此次运动的领导人纳赛尔更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大英雄,成为当代埃及最为重要最为有名的国家领导人。
以色列和中东国家的历史是怎样的
虽然西方世界认为1948年5月以色列的建立是人类的胜利,是犹太人对大屠杀可怕错误的纠正,但以色列的阿拉伯邻国却把这一事件视为一场灾难。犹太复国主义早期领导人的论点是,犹太人通过他们的事业和技能,将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带来现代化的好处,但这一论点没有被后者所接受。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这样的帮助,他们担心自己的祖籍地被那些得到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外国人侵占。
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提议将巴勒斯坦领土——约旦河流域和地中海之间的地区——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经济联盟中的阿拉伯国家,并将耶路撒冷作为一个国际飞地。尽管巴勒斯坦65万犹太人只拥有7%的土地,但其中55%将归犹太国所有,而12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将得到45%的土地。阿拉伯各国政府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反对分治的概念和决议的条款,并决定以武力反对。在随后的武装斗争中,阿拉伯人尽管受到阿拉伯军队的干涉,却被组织和装备更好的犹太人打败,犹太人最终获得了77%的土地。
对阿拉伯人来说,最直接的结果是造成了难民问题。大约有72.5万阿拉伯巴勒斯坦人离开了成为以色列的地区。现有的这种直接证词表明,随着战斗的加剧,许多难民在恐惧中离开。还有一些人被以色列的心理战“鼓励”离开,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以色列军队驱逐出境,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尽管联合国通过了许多决议,要求在战事停止后遣返难民,但以色列拒绝允许这样做。以色列人倾向于强调难民返回将造成的安全问题,但政治问题可能更大。根据分治决议,该地区约有42%的人口是阿拉伯人,考虑到人口增长率的差异,阿拉伯人很快就会超过犹太人。事实上,被允许留在以色列控制地区的15万阿拉伯人,加上他们的后代,现在有将近100万人。
阿拉伯国家的反应是拒绝接受或承认以色列,并对该国实施经济抵制。尽管这限制了以色列的经济潜力,但也对阿拉伯人施加了限制。除了失去成熟的农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外,叙利亚和约旦再也不能使用炼油厂和海法港,伊拉克石油公司从巴格达穿过沙漠的输油管道不得不改道。约旦除了通过亚喀巴港外,没有铺面的公路,无法进入大海。埃及和约旦以东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陆地通讯变得不可能。为了避免飞越以色列上空,不得不改变航线,而且经常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通过海法的过境贸易也转移到贝鲁特,这对约旦和巴勒斯坦来说很重要。这些障碍及时克服了,但它需要对贸易模式进行剧烈调整,并使耶路撒冷等城镇的收入严重损失,因为耶路撒冷得益于地中海和阿拉伯腹地之间商品和游客的流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色列迫于抵制而跃过邻国寻找市场,成为全世界技术的主要出口国,1998年的人均收入和物质生活质量远远超过该地区其他国家。
巴勒斯坦问题也成为阿拉伯政治中压倒一切的问题,成为许多紧张和不稳定的根源。在叙利亚和埃及,以及最终在伊拉克,1948年战争中旧政权的无能是军方夺取政权的主要理由,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1951年被暗杀,因为他在巴勒斯坦分赃时直接与以色列人打交道。
为1948年的失败报仇的愿望和对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恐惧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困扰。本可以用于社会和经济计划的巨额资金被用于军备和军事准备。以色列以实物回应,“近东”(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加上伊朗)成为欠发达国家最大的武器进口国。1956年、1967年和1973年,三次导致数万人伤亡的阿以战争在任何有意义的和平运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今天,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和平相处,但与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或沙特阿拉伯却不是。它拥有与摩洛哥、突尼斯、阿曼和卡塔尔外交关系的实质,如果不是形式的话。它1994年与约旦签订的条约以及它参加的区域经济会议使人们对与阿拉伯世界进行有意义的经济合作抱有希望,但迄今为止成果有限,部分原因是以色列不再像以前那样对阿拉伯市场感兴趣,也因为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于1993年8月13日在美国签署的《奥斯陆协定》的执行缺乏进展感到不满。这些协议规定了一个六年的计划,以便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最终的解决方案。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领土、建立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地位和难民等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在与叙利亚没有和平的情况下,就大多数阿拉伯人而言,以色列仍然是一场灾难。
以色列和中东各国的关系是非常糟糕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关系是目前中东能否实现和平的核心问题,直至今日还没有妥善解决。
中东地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是一个火药桶,目前世界上最有可能发生战争的爆发点主要在中东地区。作为以色列来说在夹缝中求生存,处境也确实困难。对中东的有些国家来说也是饱受战火,民不聊生,特别是巴勒斯坦,这就需要联合国和各个国家发挥政治智慧,公平公正对待包括以色列在内中东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
中东地区易摩擦起火,除了宗教信仰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土地问题,由于土地问题致使以阿双方战争旷日持久。以色列和中东各国总共发生过五次较大的战争,背后都有美英大国的影子。
自公元前12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建立希伯来王国起,巴勒斯坦一直处在周围大国的侵占和争夺之中,它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占领,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遭受各地统治者的迫害和欺辱。1917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当时犹太资产阶级鼓吹犹太复国已经兴起,许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犹太人都回到巴勒斯坦。
(一)五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地位,犹太复国主义得到美国的支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181号决议)。但是这个决议显然是不公平的,根据决议,占人口2/3多的巴勒斯坦人只占面积不到43%的丘陵和贫瘠地区,而占人口不到1/3的犹太人却占了面积57%的肥沃土地。对此,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单方面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结果第二天就遭到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五国分三路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伤亡惨重,在美苏英等国的调停下停火四周,这给以色列喘息的机会,向英国等国购买了先进武器,调整部署,于7月9日向阿军队发起了“十天进攻”行动,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后来虽然签订了停战协议,但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开始激化,中东局势混乱不堪。随后以色列和中东各国于1956年7月、1967年6月、1973年10月、1982年6月又先后发生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中东战争,双方展开拉锯战,各有胜负。
(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关系
数次战争后,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达成了一些协议,以色列和这些国家边境趋于相对稳定。
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成了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多年的战争也让双方认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谈判桌前。
1993年巴以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即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1994年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是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所以双方至今还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旧冲突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图片来自网络)
以色列和中东国家的历史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好大,我从以色列和中东战争角度简单回答下吧。
大约两千年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后来被罗马人赶走了,从此成为了“没有国家的民族”。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把罗马人赶走了,从此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就是阿拉伯人。
公元16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又被奥斯曼帝国给占领了。
19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大陆西兴起,80到90年代,被欧洲其他国家欺负的越来越惨的犹太人群体间开始兴起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即“锡安主义”。
当时锡安组织有三个地方准备建国,其中就包括了“应许之地”巴勒斯坦地区。
20世纪,组织分流,一部分人开始去巴勒斯坦买地迁居,另外一部分犹太人不太支持建国,主要跑到了美国。
当时,英国向犹太人表态支持建国,也向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表示支持他们建国。
一战以后,奥斯曼解体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大眼瞪小眼,从此开启了比较血腥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