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1天后,哪吒票房已经超过23亿,哪吒的最终票房回是多少呢?哪吒为什么这么火
好的电影自然会火,最终的票房肯定很高,三十亿并不是极限。
虽然因为其他烂片的极大衬托,但不可否认哪吒自身的高品质,独特的气质,和以前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不一样的神仙气度,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甚至反转的人物形象,都带给大众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有没有失去正义和正面的本质,没有歪曲父爱母爱,没有因为所谓的不一样和创新而失去该有的灵魂。
所以哪吒会火,票房会很高,高品质的电影,走心的电影,都会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这是必须的,也是自然的,更是应该的。
其实国人对我国自己的动画一直有所期待,不仅是现在的小朋友的电视,更是70.80.90后的童年梦。再加上电影本身就比较好看,达到了人们预期,所以自然票房就比较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内票房56亿,为何国外遇冷
我来揭秘:
1.美国政府为了霸权逼迫所有盟国学校推行自己的霸权教育。
2.美国给这个霸权教育取名民主自由教育。
3.目前在全世界除了中俄其他国家美国都有办法实现霸权,唯独中俄美国没办法实现。
4.美国为了实现霸权教育在自己推行的民主自由教育里面主要内容就是仇俄反华,对其他国家基本都是一笔带过。
5.当然美国在民主自由教育里面主要还把自己的制度大吹特吹。
6.美国推行的霸权教育里面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所有盟国必须抵制中俄所有文化包括电影。
7.中国的哪吒到了西方国家以后美国在第一时间就对所有盟国下命令:绝不允许给中国那扎拍片,否则就制裁报复。
8.中国的哪吒如果不是遭到封杀票房最少是阿凡达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9.美国好莱坞拍的那些电影全部都是垃圾。
一点都不喜欢《哪吒之魔童降世》
电影拿着低俗当搞笑,口水尿屁鼻涕,胡渣大汉娘娘腔,母亲河东狮 再譬如,拿着弱智当有趣,申公豹是结巴,太乙真人是胖子,他的坐骑也是一头肥猪……完全是导演为了套用无厘头的方式,所以在电影中放了这么多与主题无关的所谓笑料。
而且这些笑料看的并不舒服,甚至有些尴尬,换句话说,它反映了当下国内动画创作者的一些普遍窘境。其实想表达的是,如何能在主题较沉重励志的基础上,让观众保持愉快的心情来观赏作品。这种电影就是耍宝搞怪没有深入的可看性。
至于国外的票房不好可能是国外的影迷不喜欢花高价钱来看一部看了就只能笑了笑的电影吧。
直至2019年10月26日,经过两次密匙延期后,《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大陆的最终票房为49.72亿元人民币(猫眼票房统计)。我不知道楼主去哪里得来的56亿元?
《哪吒》
海外上映的规模,新闻都只给了“大规模”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一般观众看到了这个词,估计会认为《哪吒》也会像在国内一样以20%以上的排片进军北美市场。但实际上,《哪吒》由美国 Wellgo USA Entertainment 电影公司全北美独家发行。
虽然暂时没有查到这家公司能控制多少块银幕,但是这张图里的数据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哪吒》的排片应该很少。这样一来,就算是上座率爆表,都拿不到多少票房。年初的《流浪地球》不可谓不获,但它在北美仅斩获587万美元的票房。相比于《流浪地球》这个中国重工业硬科幻开山之作,《哪吒》的海外话题度显然有所不及,票房应该只会更低。 当然,一路走来,《哪吒》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如果它真的在海外大卖(一亿美元以上),我们应该也不会太感到惊奇。但值得讨论的是,如果《哪吒》真的在海外大受欢迎,我推测它受欢迎的点可能会和国内不同。在北美,《哪吒》可能会因为它的一些刚好符合美国政治正确的设定而走红,比如说龙族(以及其他妖族)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会让人联想到种族歧视的话题,还有哪吒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这些在国内并不是很重要的点。如果真的能借助这些话题炒出热度,即使国内观众未必认可这些解读,但是只要票房好,估计也是无所谓的。
澳大利亚根据box office 的统计,首周末《哪吒》的票房为43.8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有三点:1. 《哪吒》上映的影院数量仅有27个,在前10的电影中最少,和我猜测的一致;2.《哪吒》的单场票房非常高,远远领先其他电影,这和年初的《流浪地球》在北美的情况如出一辙;3. 澳大利亚毕竟人少,市场小,第一名的《好莱坞往事》也就252万美元的票房,所以《哪吒》的成绩也不算差了。 期待它在其他市场的表现。
北美第一天的数据也出来了,日票房14.9万,电影院55个。这个成绩相比于流浪地球稍差
电影院数量《流浪地球》一开始更少,但是票房反而更多。在口碑发酵之后增加了排片,但是场均不减反增,非常强势
《哪吒》在澳大利亚上映的第一天就在票房排行榜上稳居第二名,上座率高达90%,映首日创澳大利亚近10年华语电影动画最高票房纪录,全澳同档期上映电影票房第二的记录。创造了十年以来华语电影在澳大利亚的最高票房纪录。
要知道《哪吒》这部电影在国内的观影人次已经超1亿人次了,目前已经超《流浪地球》拿下了46.59亿的票房,上座率高的可怕。成本却只有6000万,光是票房能拿到16亿的回报,相比于成本来说高达28倍。山西的任先生,通过公众号“论谈影视”了解到这部电影,很喜欢国漫,确定看好这部电影后,直接参与20w。没有想到光票房就有560w,不由得感叹到电影收获真大。现在他的家人也在跟着“炫丽电影”参与了很多电影。
哪吒这部电影比起国内上座率虽然不足,但是在国外的表现已经非常惊艳了,国内电影能在国际市场上映也证明国内电影越来越好的,影视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票房虽然不理想,这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像哪吒这类充满神话色彩的电影,国人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也容易跟电影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但是美国人比较少接触中国的神话故事,再有中文翻译成英文,其中意境改变,效果自然没有在中国好;加上两国大众审美也有所差异。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在国外,宣发渠道肯定有限,《哪吒》制作成本6000万人民币,约合1000万美元《疯狂动物城》制作成本2亿美元,是《哪吒》的20倍还多,而且这么大体量的电影在全球投入的宣发成本也在1亿-2亿美元之间。
三是美国电影产业链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行业竞争激烈。美国有漫威、有迪士尼、有各种魔幻、科幻电影,可以说电影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想要其中分一杯羹,除了质量,还需要符合当地的审美需求,在保持中国自己特色的基础上,这一阶段仍需努力。
美好一天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根据哪吒官方微博发来的捷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澳洲上映一周票房成绩大好,创下近十年澳洲最快突破100万澳币票房的华语影片新纪录!这个成绩对比国内的几十亿票房毫不起眼,但是在国外华语片并不受待见的情况下,哪吒这个票房简直太争气了。
除了在澳洲取得开门红之外,《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新西兰上映同样非常优秀。据了解,哪吒在新西兰首映当天还有追昆汀的《好莱坞往事》这种一些列的好莱坞大片“围追堵截”,但是哪吒非常争气,不但破了华语电影十年来在新西兰首映的最好成绩,还紧追昆汀最新大片的脚步,牢牢守住了新西兰日票房第二的超好成绩。
很多人看到澳洲这个票房成绩可能心里会犯嘀咕,为什么哪吒在国外就这么点票房而已,是不是我们在自我安慰,其实人家根本就不喜欢看。说实话,有个事实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这几年国产片在国外的票房一直很低,不是国产电影拍得不好看,主要还是因为海外宣传执行根本不成熟,导致很多地方拥有几千影院却只开放几十个,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会有高票房。
比如说之前《战狼2》在国内取得了五十多亿票房,到了国外很多国家要么没有排片,要么一天一个城市只有几家影院有几场排片,还大都是深夜场,很多留学生为了看一次《战狼2》甚至还得开车一百多公里才能到地方影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的观众基本都没机会接触到这些优秀电影,取得好成绩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了,现阶段我们很多国产类型片虽然已经拍得越来越好了,像动漫、科幻片、喜剧以及工业大片都越来越成熟了,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国产片真的不着急走出国门,起码还可以在国内在磨上几年,把电影方方面面都做成熟了,到时候再走出去也不迟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我是晓峰道娱乐,谢谢邀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概要。该作品是一部国产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哪吒”逆天而行、在斗争中成长的故事。该片于今年7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并且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上映首日就获得了1.4亿的票房,之后更是节节攀升,并囊获了最佳动画长片金奖等多个奖项。
这部影片在人们关于“哪吒闹海”的普遍记忆基础上,进行了颠覆式改编。它通过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神话故事,诠释了“是人是魔都是人的自主选择,而绝非天注定”的深刻主题。
那么,为什么该片在国内收获了极高的票房,但是在国外却遇冷?在北美及澳洲上映的时候,票房成绩相对于国内来说悬殊过大的局面,让很多人大失所望且不得其解。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原因的。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哪吒》过于本土化,国外观众的理解程度有限。
相信很多观众可能自小就是在“哪吒”、“西游记”、“孙悟空”等这些极具本土化的神话故事名称及角色的熏陶下慢慢长大的,并且它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并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忆。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但是说起这些神话故事中曾经的偶像,仍旧会津津乐道。
但是外国人不一样,他们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而且之前也并没有分析过中国博大精深的神话故事体系。比如说他们看待“哪吒”这个人物,可能只是觉得他是个有超能力的孩子;看待“孙悟空”就单纯地感觉是只猴子;看待“猪八戒”直接就是一头猪……所以,对于这些人物所承载的经典故事更是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也就找不到共鸣了。
简单地来说,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有比较深入地了解的话,是很难理解该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和精神内涵的。所以,票房不佳也在情理之中了。同样的道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对于西方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不太熟悉的话,也一样会冷淡对待其影视作品的。
二,《哪吒》本身就是面向国内观众的作品,而且制作水平上跟国外的很多动画片还是有差距的。
该片导演饺子曾经说过,《哪吒》的创作及推出,本身就是面向中国观众的,因为它的群众基础太过强大,它的故事情节可以说众人皆知,对于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国人也很容易理解。所以,硬是拿它在国外的票房跟国内比,显然是不合适的。事实上,即使有这些国外票房,观众中的华人就有很多,充分说明了国内文化环境对影片票房的影响。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1、中西文化的差异
哪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神话人物,因哪吒的天真烂漫与不畏强权,备受人们喜爱,原因之一就有传统文化故事的积淀——人们从小对《哪吒闹海》故事的熟知和对小英雄哪吒的崇拜。而国外民众对哪吒的了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2、语言翻译问题
中西文化差异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像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这类文化差异,即便翻译再出色,也很难将中文的精髓表达出来。就如中文版的电影中,太乙真人独有的川普就是一个诙谐幽默的笑点,但是机械的文字翻译,则无法体现出其中的妙处(中国文化的笑点,老外表示无法理解)。况且电影在国外上映,采用的是中文英字,并没有英文配音版,便加大了国外民众对电影理解的难度。
3、国漫才刚刚起步,与日本动漫相比,欢迎程度较低
中国动漫还并没有真正打通国外市场,日本动漫影响深远,像《哪吒知魔童降世》之类的热血动漫电影,类型多,竞争大。
4、国内自来水军数量众多,宣传到位,国内影响广,反之国外较低。
总的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不能说是国漫顶峰,但它也不像网上差评中的那么不济。近年来,上映的优秀国漫不少,我们也看到了国漫正在不断突破与进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就是很好的标榜,我相信,国漫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哪吒票房已到37.6亿,更传出要延长上映时间一个月,猜猜票房能达到多少亿
感谢邀请,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看过一次。是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太乙真人一口川普笑料十足,李靖夫妇爱子情深惹人泪目。每个镜头都看得出背后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用心,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幕后团队。现在票房已经接近40亿,今天看到又延长一个月猜测票房应该在45-50亿之间。
一开始估算的时候已经到了44.5亿左右,目前按照推迟一个月的时间看,再有5-10亿问题肯定不大,我感觉我看的是删减版里面的剧情有点连不住,故事情节一般,也没有很突出的地方,我都觉得太白金星变主角的节奏。
哪吒之魔童降世于7月26日在全国上映,上映二十天,票房达到了37亿,目前位列中国影史第四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足以说明一切。
8月16日,官宣该片全国延期上映至9月26日,应该说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对良心之作,工匠精神的一次正面的回应。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口碑与其剧情相似,导演名不见经传,哪吒形象丑爆了,剧情巅覆等,然而随着点映口碑逆转及上映口碑大涨,票房也一路攀升,成功的逆袭。
该片的成功,莫过于剧情逆袭及台词的锤炼,直抵人心。人选择不了环境,芸芸众生,官二代、富二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是䓍根出生,世道艰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确实,环境如此,想改变,何其难。但是很多人依然选择了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即使拼得头破血流也再所不惜。然而剧中的很多台词都直抵人心,其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让人产生了共鸣,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也说出了草根阶层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陈胜吴广为什么会被推崇至今,就是因为他说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票房,估计会突破50亿。其一,该片不仅仅是良心剧,更是一种现象级的影片,如果现在有人问看过哪吒没有,如果说没有的话,肯定会让人觉得不时尚,不懂得热点,这就是现象。其二,中国人历来有跟风之习,大家都说好,那肯定是好的,如果身边人都看过这部片子,自己没看过,不是孤陋寡闻吗?其三,央视点评哪吒,不靠宣传靠口碑,观众越来越理智。这无疑是为该片造势,同时也是对近年来打着电影名号,却大行圈钱之道的不良之作的批判。
即有精良的制作,又有官媒助阵,更有大众口碑,该片必将载入影史。
国内47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首映惨不忍睹,外国朋友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1.哪吒夸赞的是中国的英雄,不是西方的英雄。
2.中国的英雄越多西方国家就越不开心,相反中国的叛徒越多西方就越喜欢。
3.美国最喜欢把诺贝尔奖颁给中国的汉奸、叛徒,美国绝不会颁给中国的英雄。
4.为什么莫言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而钱学森不能?原因很简单,莫言辱骂中国是中国的叛徒,而钱学森为中国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所以美国爱莫言恨钱学森。
5.为什么方舟子去美国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方舟子对中国恨之入骨,方舟子是彻头彻尾的大汉奸,美国最最喜欢的的就是敌对国家的超级大汉奸。
中国观众无脑、起哄,趋众、缺少自己审美观和判断力者居多。客观地讲哪吒里传递的都是一些肤浅的、毫无根据的口号性语言。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成佛成魔自己说了算。像这种屁话,只有二三线城市,中专没毕业的学生才会认同。如果你大学毕业还认同这种话,那说明你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哪吒》海外票房也没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当然也不是片方吹得那么厉害,各种记录瞬间打破。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就知道,这些记录都是以国产片在当地的票房为参照的,超越难度并不大。
目前在澳洲票房首周末是43.8万美元。
北美市场是首周末150万美元,虽然在华语电影里面算是不错的成绩,但从各方反响和电影市场的评论来看,估计不会有继续走高。最开始预计的1000万美元可能性不大,另外跟《流浪地球》的587万成绩估计也难以突破。
(国产电影北美市场票房十强榜)
《哪吒》这次“突破华人圈”的梦想仍然没有实现,究其原因还是两点:
第一、文化差异。国产电影票房榜的前几位,都有很强的中华文化元素,对于海外非华人群体来说难以接受。以哪吒为例,《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在欧美等地,影响力就远远不如《西游记》,而且《哪吒》里面的人物设定也好,故事内涵也好,以及各种命运抗争的元素,对于老外来说都比较隔离,理解起来会很吃力。更不用说那些方言梗,以及结巴吃字等笑料了,而且肥胖、结巴等喜剧元素,可能会被老外理解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
第二、排片量上不去。这也是近些年华语大片的一个困局,北美票房前十位的华语电影,几乎都是将海外发行权外包,委托欧美的电影公司进行包装宣传。这些公司拥有大量的院线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排片。但与之需要付出的,就是票房大头必须被他们拿走。这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模式,所以《流浪地球》、《战狼2》、《哪吒》都是国内公司自己包装宣传,并且联系北美院线,那么得到的资源必然远远少于当地发行公司。所以说票房不理想,也不是影片质量不足,是多方原因共同造成。
国产电影近些年的崛起,除了国内票房迎头赶上之外,还需要更多优秀的电影出现,并且对海外市场造成影响,打造新时代华语电影文化输出模式,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全面繁荣。
文化差异,决定接受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方式。更何况是经过翻译的,电影不看原版的,你确定翻译的那个人能翻译的就是本片中的意思?估计连哪吒哪吒嘴里那些个打油诗,外国人都听不懂,一句话经过另一个人的描述,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大家肯定都知道那个游戏,一句话经过一百个人叙述,后来得到的那句话一定不是第一个人的那句话。再加上理解思维不同,估计外国人只能理解个大概意思。
国粹与文化不是普遍性的,就如简单的汝焉知鱼之乐,你喜欢排骨,难道大家必须都要喜欢排骨?他可不可以喜欢五花肉?为什么非要用我们的文化去和别人的文化相比较,我们喜欢就够了,因为那是我们的哪吒。。。
人家十年前都拍的动画片,水平都比这个高,人家凭什么买你的帐?就比如96年的独立日,和现在的上海堡垒比较也不差,非要人家接受你的东西,首先要提高竞争力。过去中国的手机、无人机卖不出去,如今畅销全球,都是因为自身实力的提高。
我是枣儿,我来回答。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动漫电影,观众的评价很高,在各大媒体推波助澜下红极一时,票房接近50亿,在国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片在国外上映上映之后情况又是如何,评价怎样?
《哪吒》在国外
它国内可谓是异常火爆,但在国外情况却不容乐观。至于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对它的特效表示很满意,但大部分有对故事情节表示很糟糕。为什么国内好评如潮,国外却受到质疑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基于“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改编的,国人对这神话故事了然于胸。“哪吒”这一形象已经被国人所熟知,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即使是对“哪吒”有所改编国人一般也都会认同。但外国人就不一定买账了,他们不认识“哪吒”,对他的故事也是一无所知。外国人看电影特效是一方面,良好的故事情节才会赢得他们更多的掌声。与其这样,还不如多花些功夫重新塑造一个新形象,脱离本已经设定好的结局,构思一个新的故事,去海外赢得属于它的掌声。
- 台词汉译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台词是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译成英语,就已经将汉语的魅力消磨殆尽。比如说“急急如律令”翻译成英语怎么说?是“ji ji ru lv ling”好还是“fast fast biu biu”好?感觉都失去了本来台词的魅力。
在老外眼中,荒唐的故事情节加上荒谬的台词,你认为他们会给它多高的评价?
我是枣儿,感谢您的观赏。您认为在海外对《哪吒之魔童降世》评价糟糕的原因是什么?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谢邀!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一个问号!
惨不忍睹从何而来?《哪吒:魔童降世》“出海”澳大利亚,以十年来最快速度破百万澳币票房。
近期,在北美上映也实现了三天破百万美元票房的速度,超过了《流浪地球》目前已经过140万美元票房。
口碑方面,《哪吒》在IMDb上评分也高达8分超过了之前《大圣归来》的6.9和《白蛇缘起》的7.3。烂番茄新鲜度超过80%,唯一问题是观看人数较少,无论如何也跟惨不忍睹搭不上边呀!
没必要看国外反应,自己喜欢就好,很多西方国家就喜欢看中国被别人欺负、奴役、落后、懦夫、被压迫、猥琐等等内容的影片,原因就是有的嫉妒中国发展,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现在发展情况,认为中国可能还是刚刚剪完辫子,有的根本不了解中国文化,其实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吧。
哪吒总票房
破50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突破50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12月28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成功突破50亿,成为继《战狼2》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第二部单片突破50亿票房的电影,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
哪吒北美票房不到300万美元,造成北美票房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传统的文化背景以及国情的差异而导致票房不理想。
哪吒是中国神话小说,像西游记系列,封神榜系列,山海经里的故事等,都已是街知巷闻更是深入人心,是中国几千年的流传文化之一
在中国人心中更有信奉敬抑神灵,避讳妖魔鬼怪的习惯,至此今日,我们还多少保留着一些风俗人文,比如重大节日参拜神灵和祖先(农历七月七日七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有个别地方特有的祭天祭海祭山)这些节日分别都由一个传说流传至今,而演变成的节日。
因为这些原由,哪怕是一样主题稍作改编加制作,我们都很愿意去欣赏、重温。而对于外国人就恰恰相反,他们的传统文化或历史并没有神仙之类的说法,在我们看来有欣赏价值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可能会觉得无趣、幼稚。
以上小编个人想法,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意见哦!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