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前三甲《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均是半路出家,你怎么看
三部电影均是注重作品内容创作的优秀作品,并没有把宝压在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身上。优秀的演员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电影带来不错的票房,但是观众也有自己的判断力,只有优质的内容才可以真正征服观众。
虽然三位导演在导演方面都算是半路出家,但是他们都在已经影视领域的摸爬滚打多年,表面看来是幸运,实则是厚积薄发的表现。
一、《战狼2》导演吴京:他1995年进入娱乐圈,前期武打动作明星的定位,并没有让他闯出太高的地位和名气,但是不得不说吴京是一个非常用心的演员,随着他参演军事题材电视剧电影越来越多。他逐渐找到了自己角色定位:军人、战士。
随着战狼1、战狼2的票房爆发,吴京成了演而优则导的演员中的佼佼者,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瞬间引爆观众的爱国情怀,引起共鸣。
二、《流浪地球》导演郭凡:
郭凡2003年,接触视频制作,2011年,自编自导电影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之后也是多次创作,屡屡获奖。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现如今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旗帜和标杆。
郭凡导演同样在创作过程中把宝压到了内容和特效制作上,设计手稿3000多张,每一个镜头的特效制作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制作,取得如此不凡的票房也是必然。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杨宇):
饺子同样是2003年开始动漫画创作,艰难时期的他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计。
《哪吒之魔童降世》总投资6000万,饺子在6年的时间里硬生生的用这6000万,完成了如此现象级的优秀作品,无数次的推翻和修改,仅仅一个哪吒的角色就设计了100多版。
他对作品严苛到每一帧都要去细细琢磨、推敲。饺子一人担任多个工种,没有资金请动作导演,就自己亲自上,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安排吧,因为他一定比动作导演更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定位和心理变化。
《罗小黑战记》票房突破2亿,“小哪吒”却快49亿,有可比性吗
个人觉得哪咤的天时地利人和票房正常在18—20亿,多的是一种热情,和
大家希望他创记录的心情。俩月排片,就是单纯创记录了,这就没意思了。好电影,这么干,会让大家有反感心情。
没看过罗小黑,所以没办法比较,哪吒确实是看了,相对来说国内的动画水平进步非常快,虽然跟国外还有些差距,但个人观点已经越来越小了。
从剧本到绘制再到特效制作,剧组不得不说已经非常用心了,希望大家还是对国产动画能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时间,老一辈的动画大师接连仙逝,希望新一代的年轻导演能接过这杆大旗。
我从小看动画片长大,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今非昔比,一开始国内水平确实很高国内国外获奖无数,由于一些特殊历史原因,国产动画片举步维艰,啃老本的问题,不经让人唏嘘不已。
这两部我都没看,电影兑换卷都送人了,中国的电影好不好看单说,主要的成绩一是靠炒作,二是靠上映时间安排制胜
中国各行业的炒作鼻祖就来自影视业,一个烂片花钱也能被炒成经典剧,一个烂演员靠雇人接机也能到处得瑟,再加上上映时间安排到无竞争时段,自然有成绩,所以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国亿元票房有多少是真正的出彩好剧,能值得让你回味的,反观很多小成本无名无票房片子确是真正的经典
感谢悟空邀答。首先恭贺两部电影,都获得了成功,接着回答问题:看到题目,要明确比什么?票房收入,那一定是哪吒完胜,没有什么可比的。比艺术性,双方票友一定各有说辞(毕竟<<罗小黑战记>>也有2亿票房)。那么究竟比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提到动画片儿,我一定会想到<<猫和老鼠>>。我记忆里更多的是它给我带来的乐趣,带给我成长的回忆。,好像没有票房记录。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电影,不是用票房,不是用经济指标衡量电影作品。
如果我们只会用经济指标衡量电影作品,那么电影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又怎么拍出佳作和精品。对于投资和制作方追求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不能只追求经济回报,只看眼前的经济利益,让大家觉得高票房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后却让人什么都没有记住。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评论。
都看过,感觉小黑的票房真的很可惜了,比哪吒差了一点而已,票房差距却这么夸张,毕竟淘票票九分+,评分这种东西在大数据情况下也不能作假(不是豆瓣评分),按照现在动漫行情来说五亿打底才对,但是现在看起来貌似没可能了,不过没关系,赚还是有的赚的,而且下一部票房肯定会更高的
你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的票房有机会超越《战狼2》
从目前票房走势看,几乎没有可能性。
截至8月16日下午3点,上映22天后,《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为38.47亿,单日票房目前为2871.4万,估计到午夜全天票房会在5000万左右,也就是说,截至16日晚上24时,哪吒的总票房将达到39亿。
那么,《战狼2》的总票房是多少呢?
也就是说,现在哪吒的总票房与《战狼2》的总票房还有17亿之差,而哪吒放映结束日期是9月26日,从现在开始算,距离下线还有41天。
这就意味着,在剩余41天放映日期里,小哪吒必须保持每天4100万左右的票房才能追平这17亿的差距,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哪吒放映到现在,票房高峰期早已过去,随着暑假结束,学生陆续开学,小哪吒的票房收入将呈现每日递减走势,17、18号两天是双休日,也许还会有个小高潮,但单日票房难以破亿,估计会在6000-7000万之间。
2017年《战狼2》上映至22天时的每日票房情况见下图,可以看到,8月17日是周四,票房为5697.2万元,19、20日两天是周末,迎来一个小高潮,每天达到8300多万,但从21日周一开始,便每日递减。
此后《战狼2》票房虽还有起伏,但大势未改,到第40天时,单日票房为705.4万,放映满2个月(9月25日—10月1日)时,单周票房为619万,平均单日票房90万不到。
通过《战狼2》的票房走势,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哪吒之摩通降临》的票房走势,何况,《战狼2》实际放映时间长达90天,而小哪吒目前得到的确切消息是加映30天,共计放映60天,要想超越《战狼2》,几乎是不可能的。
两部电影都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电影,《战狼2》以56.8亿元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累计观影量1.4亿次。虽然《哪吒》是一部国产动漫,但剧作的完整成度、剧本的优秀,加上国产动漫的希望这个舆论导向,《哪吒》很有可能超过《战狼2》。
假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战狼2》,这对电影界来说是好是坏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的票房冠军出现,这说明我们的国产电影在进步,怎么可能是坏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5天,票房超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保持的国产动画最高票房纪录9.56亿元,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大圣”团队发来贺电,称“很高兴能陪你燃起这风火”。
哪吒回应,“感谢大圣点燃的这把火”。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11天,累计票房突破25亿,成为首部进入内地票房总榜前十的动画电影。被挤出前十的《捉妖记》系列的导演许诚毅携胡巴送来祝福。
此外,《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也发来祝福与鼓励。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超越《流浪地球》后,《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微博上再次晒出了一张为《哪吒》绘制的庆贺图,“热烈恭贺:小哪吒票房超越小破球,成为中国影史新亚军!小哪吒,抬头向前,继续冲!”
有没有觉得这种用海报来交接票房冠军的仪式实在是太暖了?
7年前,徐峥的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以12.67亿的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2015年《捉妖记》上映11天,票房达到12.73亿,超越《泰囧》成为新的票房冠军。
于是,徐峥在微博发海报道贺——“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中国电影加油!”并希望这种行为“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种礼仪,永远支持新冠军”。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战狼2》都是不可多得的国产高质量电影。
它们两者所走的路线也大有不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以趋于成人动漫的方向讲述了哪吒与天命抗争的故事,而《战狼2》所讲述的是撤侨 事件中国家表现出的态度和实力以及大国风度的热血军旅情怀。
如今大家对一部电影的好坏,都片面的取决于电影的票房,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之前的制作精 良,风格超前的《大话西游》,当时刚上映的时候票房扑街,一度被评为烂片,但放到如今,却是不可 多得的经典。
但所幸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战狼2》都是高质量的电影,如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超过《 战狼2》,那对电影界应该是好事,证明了国漫风格的电影正在打破传统的幼儿动漫模式,向更广阔的领 域延伸,电影世界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只有各种思维模式,风格相互碰撞才能把国产电影 推向更高的层次。
所以如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超过《战狼2》的话,那对国产电影绝对是好事,它可能会起到催化 剂的作用,激发更多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从而涌现出更多不同风格的高质量电影!
从《战狼2》到如今的哪吒,为何近几年国产电影口碑票房大丰收?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国产电影正以一种全新的势头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观众朋友们也是很买账,一些国产电影的票房的确很不错,口碑也有。
不过要说大丰收,估计是特指的几部影片。当然,这也是国产电影要继续探索,努力的原因。
《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几部影片票房、口碑都挺好,从这些影片来看,国产电影的确是属于丰收了。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国产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呢?
爱国主义精神是重要的精神,在近几年,支持国货的浪潮上也是表现得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爱国主义精神也越来越浓厚。
在这样的思想浪潮下,国产电影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战狼2》在热映的时候,也有一些声音吐槽,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票房和口碑。那么多人,高呼就是喜欢看这样的电影,这才是让中国人自豪的。
是的,《战狼2》结束的时候,护照上写的那句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着实令每一个中国人动容,也值得骄傲。
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何来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2016年,新西兰地震,当地的有100多名中国人,在事发后大使馆迅速做出反应,租了直升机,让拿着中国护照的人安全撤离。
2018年,日本遇台风,几千人被困机场,其中1000多中国人。当所有人在机场焦急等到的时候,中国人可以上大巴车了。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时刻保护着我们。所以,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爱国主义精神应该发扬,应该保持。
我是酒叔,为你解答。
现在的中国电影,只要号称大制作,票房不破十亿都不好意思见人。如果想称得上大卖,就得二十亿、三十亿起步。7月26日刚上映的动画片《哪吒》,竟也突破了40亿大关。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五年前,简直不敢想象,2014年的《心花路放》是国产票房冠军,也才不到十二亿。
似乎短短两三年时间,国产电影的票房口碑开始爆表井喷。
酒叔认为,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战狼2》在2017年火爆的一塌糊涂,从国家官方媒体到自媒体,无不竞相报道宣传,许多原本没有习惯去电影院的人,也被带动起来,买上一张票,体验了一把大银幕。
就事而论,大银幕的震撼力远非小小的电视或者电脑屏幕可比,一旦体验过后,更多的人就有意愿到电影院,去观看刚刚上映的新片。毕竟现在全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花三五十块钱买一张票,经济上也完全负担得起。
一旦有质量过硬的电影扎堆,就像铺多旺市一样,票房纷纷大涨,节节攀高。
所以,从2017年开始,国产电影票房的第一梯队,就从十亿元跳到了二十亿元、三十亿元乃至五十亿元。
这一点,《战狼2》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
这能明显反应出来 我们国家强大了 特效做的好 剧情合理 有投资人懂的欣赏了 愿
意投资剧情而不是流量 现在是剧情 演技为王 流量将是过去式 所以战狼能大火 战狼主演吴京曾经在军队学习几年 只为了解军队 所以人家能火是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 和战狼一样 五年创作 剧情几百次修改 6000万成本投资一部动画
保护月只是一个小小因素 主要还是够努力 所以我觉得他们能火是理所应当 好不好看
我们观众说了算 说明大家的审美都提升了 哪吒已经延长上映 我估计票房能达到50亿
我们期待吧
中国电影近几年的票房纪录一次次的被刷新,在我印象中是从2010年后这十年间就被很多的电影慢慢实现了票房破亿然后再到破几亿,特别是近几年票房更是上升到几十亿
近两年有表现非常亮眼的影片,《战狼》系列就很不错不管是从票房上还是从观众的评价上都没有让人失望。而《哪吒》凭借出色的表现片方也延长了该电影的放映时间,现在票房也是来到了比较惊人的42亿超过了《复仇者联盟4》成为国内票房的第三名,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成果?
《战狼2》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代表着近年国产电影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同时社会的反应不管从口碑还是经济都对好的电影给与了足够的反响,为电影制作指明了方向,大众不再只对流量小生和高颜值感兴趣,对于实力的喜爱的口味并没有过去,中国也正需要这样的电影
。《大圣归来》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国漫在之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是大家不喜欢国产,是因为差距真的很大,但是《大圣归来》刷新了对国漫的认知,民众看的见国漫的进步,同时不会辜负制作者的努力。
在两大影片的成功,制作者也认识到民众对电影水平认知的进步,明白大家需要的是好的电影,是认真做出来的电影,这也成了制作者的努力目标。
就这样《哪吒》这匹黑马的出现,将人们对国产的热情带入了新的高潮,说明我们不是拍不出好电影,国产电影仍有很大机会打败国外电影,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近年国产电影的大丰收,不仅是电影水平的提高,更是广大民众对电影的认识提高,更是对好电影的不辜负!
主要也是保护月,另外就是好的片子太少。
战狼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爱国情怀的巨大渲染的结果,票房高是应该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赶上了。
哪吒确实厉害,内容,角色的颠覆(当然谈不上绝对颠覆,在一定程度上有,比如太乙真人。看似有些恶搞的成分,但是一点也不感到反感)。哪吒本身也是对至少的角色的一种颠覆,看似很是突兀,不太好接受,但是看到最后会发现角色的设定很好。
国产片只要认真拍摄,票房没有不高的道理。
外国片毕竟有文化的隔阂,无论怎么拍,都没有国产片那么没有距离感。所以,还是希望国产加油,不要辜负国人的热情和期待。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势头,说明中国的导演演员们终于用心去拍电影了,就我本人而言,对外国的电影实在是没多大的兴趣,感觉有时候看不懂,无法理解他们在输出的价值观,但是中国的电影有做的没法看,所以看的就少了,但是《战狼2》的出现却让我感到了久违的热血,那种实打实的战斗,无需言语,当飘扬着中国国旗的车辆行驶过战区时,双方都停火了,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说明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保护我们的人民了,那一刻真的很开心。《哪吒之魔童现世》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在于独辟蹊径,哪吒不再是那个要割肉还夫剔骨还母的悲催孩子,而是一个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的一个孩子,我觉得这样没得到更多人的共鸣。总之,最近国产电影的成功应该归结于中国的电影行业制作者越来越用心了,像是《上海堡垒》这样的企图用流量演员提升票房的剧组已经被市场淘汰了,毕竟我们这群看电影的人水平提高了,不会再被你们糊弄下去,我们要看高质量的电影。
近几年电影口碑票房大丰收?其实这个问题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还不太明白,如果说是口碑以前一样有好口碑的电影。非要说大丰收的话也就是近几年电影票房大丰收吧。《战狼2》56亿,《哪吒》现在也是40多亿了。确实是几十亿的电影遍地都是了!
时代不同
电影口碑好了,自然而然的票房就高了。以前也有很多口碑好的电影啊,不过时间段不一样那么票房就不能够这样横向比较。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同比十年前的电影和现在电影的票房有可比性吗?放在十年前全国能有几个电影院?而且有几个人能够有钱去看电影?生活都出问题,而现在不同了基本上每一个县城都有电影院。而大一点的地方甚至有好几个,只要想看就可以去看。现在一张票几十块,而以前几块钱都很少有人去看。而且能看起电影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票房不能够一起比较。
温饱解决了,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以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为温饱问答而奔波,而现在的人大多数已经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了。手里的钱也多起了,就会去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对于精神上的需求能有多少人会去看书?不会多,更多的人会选择去看电影。不光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起到减压的作用。年轻人更是主力军,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最少也会去看电影。还有就是家庭教育不同了,以前的孩子喂饱就行。现在孩子的需求父母一般都会满足,《哪吒》能够这么火。全靠这小朋友们的支持。
科技元素,信息传播快
以前电影上映前期做宣传,估计也就能够通过电视还有就是大海报。有的电影直至下映了也没几个人知道,随着手机的普及一个信息十分钟就能够传遍全国。所以说前段时间《上海堡垒》那些烂是分分钟就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这就是信息的作用,电影还没上映就知道了。随时可以买票去看,以前的宣传后的效果还赶不上现在没有宣传过的电影有知名度,这就是差距!
综合上述来说现在电影票房口碑高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第一是因为电影的制作水平提高了,很多都能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水平,电影本身的趣味和可看性。制作也由原来的单一出品公司变成现在的联合出品。
第二是因为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第三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看电影是一种放松个消遣的方式。
第四完全是个人认为,是我国近年经济转变不景气造成的,有人不是说过吗,经济不好的时候,就是文化发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