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哪三位好汉,最有英雄气概
武松。他急侠仗义有勇有谋,有恩必报,快意恩仇。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铁血汉子。
鲁智深,最喜欢他粗中有细的性格,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
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他性格优柔寡断,被小人多次谋害。
鲁智深。
“路见不平一声吼”,简直就是鲁智深的座右铭。他为了素不相识的金翠莲父女,犯了人命,丢了差事,也从不后悔;为了兄弟,千里相送,暗中保护;被人告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能连累寺院和恩师。
分别是:武松、林冲、鲁智深。
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林冲:
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
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
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
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只有一个花和尚鲁智深。
“路见不平一声吼”,简直就是鲁智深的座右铭。他为了素不相识的金翠莲父女,犯了人命,丢了差事,也从不后悔;为了兄弟,千里相送,暗中保护;被人告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能连累寺院和恩师。
鲁达、朱仝是水浒里两位代表性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梁山人物里我觉得为人正派,称得上英雄好汉的还有小李广花荣、活阎罗阮小七、混江龙李俊、浪子燕青等几位。鲁达圆寂、朱仝官至节度使善终,李俊去了暹罗国为王,燕青带着财物逍遥江湖,阮小七重回老家打渔。作者也让这几位得以善终。
鲁智深,他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粗中有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大闹野猪林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事迹,折射了他的真性情,彰显了好汉本色,即扶危济困、伸张正义。
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纪最小,率性而为。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他与童猛一起驻守梁山泊西北水寨。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六十寿终。
金圣叹评水浒,说阮小七是上上人物,而他的两个哥哥阮小二和阮小五,却只算中上人物。
花荣,梁山好汉中排行第九,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首。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
性格:正直、自信、儒雅、文秀、嫉恶如仇、忠心,重情重义。
这三位是我心中最为英雄的人物,之所以没提武松,是因为我觉得他不该滥杀那几个无辜的丫环。
路过的看客可以在评论里写出自己心中的英雄好汉,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水浒传里英雄无数,但我认为最有英雄气概的有。
1、豹子头 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获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取投名状大战杨志、忘恩义火并王伦。
2、花和尚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只身闯华山。
3、行者 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云飞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水滸传中有一百零八员英雄人物,若论英雄气慨,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最为突出,但在英雄气慨的表現方面,林冲是一个悲剧人物,英雄落难,显得可怜,有国难投,有家难奔,逼上梁山,又受寨主王倫,嫉其才能武功,不愿收留,处处压制,他逆来顺受,似乎缺少点英雄应有的血性,所以李逵是个粗人,但表現的英勇顽强,从结交宋江,到拼命刼法场,到上梁山后,下山救柴进而坐牢,朱仝,公孙胂上梁山中李逵都表現出色,因此李逵可代替林冲,其它两位自不用说,武松从景阳岗打虎,到为兄报仇,杀嫂,到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都显出英雄本色。鲁智深从打死郑屠,到五台山出家,到相国寺倒拔柳树,和救员外的姑娘等,到二龙山为寨主,都显得抱打不平,行侠仗义。所以个人认为武松,鲁智深,李逵这三个人英雄气慨的表現突出!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本是一名提辖官,因为救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屠夫镇关西,所以惹下麻烦而亡命天涯。后来到了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因耐不住僧人的清规戒律,喝醉酒大闹五台山,无奈元真长老只好派他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而后,倒吧垂杨柳,偶遇林冲,又因为相救林冲而浪迹江湖。从此,“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臣馋臣。”火烧瓦罐寺,单打二龙山,梁山好汉步军队里第一人。最后,征讨方腊回来路上在钱塘江听潮而圆寂。鲁达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几乎完美的英雄人物,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鲁智深在一百零八好汉中,是“义”字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武松,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早年,武松因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远离家乡,躲在柴进府中避祸。一年后,武松准备回家,在回家的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从此,打虎的威名闻名远近,回家后嫂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之后,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人者武松自此威震江湖。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武松一身正气凛然,而又孤介高傲,梁山好汉中只与鲁智深,菜园子张青夫妇等几个人交好。武松在一百零八好汉中,是“勇”字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燕青,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吹弹唱舞、各路乡谈、诸行百艺,无有不精。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独自一人救下自己的主人卢俊义,后来随黑旋风李逵出游时智扑擎天柱,在南征北战中多次立下大功。胜利归来时,燕青私下去见卢俊义,劝他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后来,他只得拜别卢俊义,并留书给宋江,当夜便离军而去,从此下落不明。燕青为人忠义,文武双全,而且身怀绝技,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燕青在一百零八好汉中,是“忠”字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西游记书里猪八戒挑担子,沙和尚牵马,可是电视剧里却颠倒了,为什么这样处理
是有这么回事,电视剧《西游记》在高老庄悟空刚收猪八戒的时候,八戒是挑担子的,而且是用扁担挑的担子。收了沙和尚之后就由沙和尚挑了,而且用的是沙僧自己的兵器___禅杖来挑的。不知道为什么,难道禅杖挑的更舒服些?嗨,神话故事么,就别叫真儿了吧?
不尊重原著,是在愚弄观众!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处处是伏笔,字字有深意,导演没理解,就给改了,其实西游记拍成现在的升级打怪成功的样子,很和谐,但是距离取到真经还有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在《西游记》原著里面,明确写出来是猪八戒挑担、沙僧牵马的。而且,在第100回五圣成真,如来佛祖论功行赏的时候也有明确说明。但是电视剧里为什么就会颠倒成了沙僧挑担、猪八戒牵马呢?
要说《西游记》拍成的影视剧里,最有影响力的就是86版的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不但老少咸宜,而且家喻户晓。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不知道被连续重播了多少回,观众对于86版电视剧里面的剧情差不多都能倒背如流了。所以,今天,咱们就以86版的电视剧为例,分析一下,为什么编导组要这么改编。
其一,受了《西游记》连环画的影响。86版《西游记》的开拍时间是在82年,播放时间才是86年。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在读者之中流传。那时候的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就是简单的图片配上故事概述。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西游记》小人书的原版几乎是找不到了,但是,您想一想,人都是会先入为主的,既然读者们都已经接受了小人书里画出来的“沙僧挑担、猪八戒牵马”的情节,如果电视剧再按照原著给改回来,又有多少没看过原著的读者会持反对票呢?其二,受“论资排辈”规矩的影响。国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论资排辈”。比如同样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先入职的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喝茶,后入职的就得每天给大家打水、擦地、收拾屋子。很多寺院里也是这样,大和尚每天只做日课,小沙弥是要包揽一切杂活的。 而在《西游记》里面,沙僧是唐僧最后收入队伍的徒弟,所以安排他挑担,伺候唐僧,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电视剧里沙僧挑担子主要是受了连环画的影响。西游记虽说是四大古典名著里最普及的一个,几乎故事家喻户晓,可普及的功劳完全在于早期几个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原汁原味的原著是很少有人看的,到后来,有了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更是经久不衰。更多国人对于西游记的了解都是通过小人书和电视剧普及的。不知什么原因,在很对版本的小人书里都是沙僧挑担子,原著里各路神仙和主人公都是文字描写,电视剧塑造人物造型主要参考了小人书,所以就承袭了沙僧挑担子的错误。
其实我们在思考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用我们人类自己的思维带入。可是我们别忘了,这三师兄弟都是神仙妖怪呀,想想他们的兵器金箍棒1万多斤,钉耙禅杖5千多斤。那一点行李有1百斤吗?原著中八戒挑担子,与沙僧牵马都是与他们以前的身份地位挂钩的。沙僧以前干嘛的,卷帘子,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八戒统领十万水军,所以要独自挑担子,悟空的性子啥也不干前头开路,既与悟空地位相符,性格相成,又能保证安全。所以说原著中八戒挑担子,与沙僧牵马,悟空开路,是非常符合实际与常理的。
说起86版的【西游记】,那可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当年首映,万人空巷。不仅如此,它还年年临近春节,就被一遍遍重播。成为几代人儿时美好的回忆。
可就是这么一部经典,却出了一个错误。在【西游记】原著里挑担子的是猪八戒,牵马的是沙和尚,可电视剧里他俩掉了一个个:换成了沙和尚挑担子,猪八戒牵马。
大家知道【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可是个极其认真的主,要不然,【西游记】也成不了经典。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其实当年拍摄的时候,起初也是猪八戒挑担子的,但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很别扭。猪八戒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这物件可不好当扁担使。于是猪八戒只能挑着扁担担子,这样如果他手里再拿个钉耙,咋看都不协调。有人提议,让猪八戒与沙和尚换换差事,杨杰导演当时并不同意。
但到了晚上,剧组的这个人又来找杨洁导演来谈这件事情。他提出了这几点看法:(1)猪八戒拍摄时,必须拿着钉耙才能使这一形象饱满,(2)沙和尚用的兵器是禅杖,它可以代替扁担。(3)猪八戒嘴甜,挨着唐僧,更能发挥他的卖乖伴傻。(4)沙和尚的形象是木讷少言,任劳任怨,有他挑担子,更能突出他的忠厚憨直。杨洁听了这些才改变了主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西游记原著主要是猪八戒挑担子,这不符合猪八戒的性格和二师兄的身份。但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吴承恩是明晚期的秀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仇视的,因为他考不上举人嘛。于是作者将朱皇帝塑造成朱八戒,让他吃苦挑担子是可以理解的。
《西游记》的书里是猪八戒挑担子,沙和尚牵马,但是,在电视剧里却是猪八戒牵马,沙和尚挑担子。为何要将二者的工作这样互换呢?这主要是古代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这部著作时,疏忽了关于逻辑方面的事:即,从大到小和前来后到的事。作为现代的导演,从思维水平和文化上层次都是古代作者无法相比的。作为导演来说,要将那部书拍成电视剧,而不是糊涂地再现书中的原本内容,而是,首先要通读书里的内容,然后,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就要加以修改。比如说就猪八戒和沙和尚二者的这一工作被互换的真正原因就是揪正书里的逻辑错误,以便说服读者(观众),这里的正确逻辑应该是:挑担子不该猪八戒挑,应该是沙和尚挑,为什么呢?
一、如果论前来后到的话,孙悟空先到为大哥,猪八戒第二个到为二哥,沙和尚后到为三弟。所以,凭这一排行,沙和尚不挑担子谁挑呢?
二、论在天界时,猪八戒是師,而沙和尚是将,按照资格,師大于将,因此,如果師担担子,将空手而行,岂又合理呢?
三、论降魔伏怪来说,猪八戒的能力高于沙和尚,如果猪八戒挑担子,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打斗时,沙和尚没有猪八戒的能力强,所以,为何不用猪八戒作为唐僧的马前卒呢?
四、猪八戒被收服后就是牵马的,收服沙和尚之前,包袱是和师傅一起驮在马背上的,后来收服沙和尚后,考虑到那马是龙子的化身,如果再让他既驮师傅又驮包袱的话,这让人余心不忍,因此,这个时候要找一个人来挑包袱。那么,这包袱谁来挑呢?悟空是大师兄,是降妖伏魔最的主要人,如果要叫他承担这个辛苦活,这是很难服众的。如果叫八戒担这包袱,那原本他就牵着马,对于怎样牵怎样走他是有经验的,加上,如果叫悟净换八戒那岂不是不尊重先来者了吗?所以,担子之事只有落在沙和尚的肩上最适合。
这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认知三观!西游记成书于明朝,由于当时的养殖方式不同,当时的猪并不是懒的,有点像现代的养土鸡一样,放养!我们翻遍整个史书就找不到一个用猪来形容人懒的。但是在现代就不同了,猪已经是又懒又笨的代名词了,所以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就得从观众角度去考虑,不能颠覆观众的主观认识。
其次,猪八戒确实不懒!这一点我们要从高老庄来看,猪八戒在当时一个人干的活比两百人干的活还多。这一点反应到取经路上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落差。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要么嫌肚子饿,要么嫌担子重。勤劳的猪八戒在加入队伍以后就变得又懒又散漫!这里面就有问题了,那就是唐僧是一个无能的领导!整个取经团队也是畸形的。
取经团队里奉行的是领导优先原则!唐僧不仅不用干活还优先享用所有物资。这是第一个不平等的地方。
取经团队里奉行的是我懒我有理。比如,沙僧就是又懒又没本事的人,假如让他去化斋取水,由孙悟空看唐僧,那么唐僧绝对不会那么容易被抓走的!
反之,殚精竭虑的孙悟空每次都挨骂;干了所有活的猪八戒成了懒八戒。功劳与赞誉全部归了唐僧跟沙僧。